藍鯨為什麼不唱歌了?不是因為情傷!6年錄音揭示一場正在靜默蔓延的海洋危機
📌 資料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動物愛很大 Love Animals
📍 整理撰寫:民眾新聞網|FB
當世界最大生物——藍鯨,不再發出歌聲,科學家說,這不是單純的安靜,而是一場潛藏在海面下的警訊。
一項歷時六年的水下聲音研究,在美國加州外海揭露了藍鯨歌聲明顯減少的現象。根據聲學數據分析,藍鯨的鳴叫次數在特定年份內驟降了近四成。專家指出,這與氣候變遷引發的海洋熱浪(marine heatwaves)和食物鏈崩壞密切相關。
🔊 鯨魚不唱歌,不是安靜——是活不下去?
研究起始於2015年,一支長達32英里的水下監聽電纜部署在加州外海,連接至海床上的「水中麥克風」(hydrophone)。科學家透過這套系統,持續監聽海洋中的聲音,意外捕捉到一個趨勢:藍鯨與長鬚鯨的歌聲急劇減少。
這些變化並不是牠們「心情不好」,而是環境使牠們無法餘力發聲。
🧠 研究指出,這與2015年起在太平洋發生的一場巨大海洋熱浪事件——俗稱「The Blob」的溫水團有關。當年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導致磷蝦與小型魚類如鯷魚等基礎食物源幾乎絕跡,直接衝擊以這些物種為主食的大型鯨類。
🎙️「牠們不是不想唱,而是正耗盡全力尋找食物。」——MBARI 海洋聲學研究員 John Ryan
🌊 熱浪不只是熱,還帶來長期影響
這場海洋熱浪最初發生於阿拉斯加與白令海間,溫度升幅達攝氏2至5度,並逐漸蔓延至美國與墨西哥沿岸,最終覆蓋超過2,000英里太平洋海域。除了改變魚群分布,也引發有毒藻類繁殖,造成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洋哺乳動物中毒事件之一。
🐋 特別是藍鯨,作為高度依賴「密集磷蝦聚集區」的捕食者,在食物稀疏的情況下,牠們無法進行高能耗的覓食潛水,自然也無暇發出求偶或社交鳴叫。
🧭 這不只是加州,紐西蘭也有同樣狀況
不只在北太平洋,2016至2018年間,紐西蘭研究團隊在南塔拉納基灣監測藍鯨鳴叫,也發現同樣的靜默現象。
📉 在異常高溫的年份中,春夏季與覓食有關的D call大幅減少,緊接著秋季與繁殖有關的歌聲也同步下降。專家推測,當食物不足,藍鯨會優先保命,而非繁殖。
📡 鯨魚歌聲,正在變成「海洋健康偵測器」
「藍鯨的行為整合了多項生態指標,牠們不唱歌,可能代表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研究者 Dawn Barlow 如此總結。
由於藍鯨壽命長、行動範圍廣,若牠們無法找到足夠食物或選擇延遲繁殖,便成為整個海洋系統變異的早期徵兆。
📍 根據美國科學院期刊的最新數據,自1940年代以來,全球海洋熱浪持續時間已成長3倍,溫度也上升1°C以上,某些區域更暴增至攝氏5度。
📢 即便連蝦也發出求救訊號
令人意外的是,不只大型鯨魚受影響,一項2022年研究發現,連蝦類也隨著水溫升高而產生高頻噪音,可能是壓力或求偶行為異常。整個海底的聲音正悄悄改變。
而疫情期間全球海運停滯,曾短暫讓海洋重獲寧靜,鯨魚與其他生物也因此改變棲地行為,顯示人類聲音污染對海洋生態影響巨大。
📌 結語:當海變安靜,不代表沒事,而是正在出事
我們常以為「鯨魚不唱歌」只是冷知識,但這些聲音的消失,其實是整個生態系統拉警報的前奏。
藍鯨不唱歌的背後,可能代表:
✅ 食物鏈失衡
✅ 氣候災難浮現
✅ 繁殖中斷與族群風險上升
而這些變化,都有可能對人類未來的海洋資源與生存環境造成長遠影響。
👉 保護海洋生態,可能就要從「開始認真聽海」做起。
🧾 延伸閱讀推薦:
📌 2025最新詐騙警訊!男子申請政府補助金反被騙光帳戶 警政署:官方不會用LINE聯繫!
📌 逐漸酸化的海洋--《科學月刊》
📌與氣候變遷賽跑的珊瑚礁保衛戰——水下聲景、太陽能水下機器人都來幫忙
-
更多即時焦點與深度解析,加入民眾新聞網官方 LINE
🔍 https://line.me/R/ti/p/@089ez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