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新聞網 inews24

台離婚率上升!半數婚姻撐不過8.3年 專家揭「幸福期限」背後真相

📅 2025 年 10 月 26 日
📌 新聞來源: 
📍整理撰寫:民眾新聞網FB


近年疫情過後,台灣社會氛圍與家庭關係悄然變化。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離婚對數逐年攀升,從 2021 年的 47,887 對增加到 2024 年的 53,469 對,粗離婚率達 2.28‰,創下近五年新高。在亞洲地區中,台灣離婚率僅次於中國大陸,位居第二。

其中,40 至 44 歲族群離婚人數最多,達 9,287 人。統計顯示,台灣夫妻的「婚姻中位數」為 8.3 年——也就是說,半數婚姻撐不過 8.3 年。


📉疫情後婚姻更難維繫?專家揭潛在原因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婚齡未滿 5 年的離婚比例高達 33.6%,這與所謂的「多巴胺效應」息息相關。

「戀愛與新婚的激情期通常維持 1 到 3 年,之後多巴胺分泌下降,人就會進入現實考驗期。」

楊聰財分析,夫妻在熱戀過後,往往要面對買房、育兒、財務壓力與家庭責任等現實挑戰。若雙方心理成熟度或對未來期待落差太大,婚姻關係就容易出現裂痕。

他補充,婚後的前 3 年看似甜蜜,其實才是決定能否走遠的「穩定期考驗」。


💬婚姻不再是人生唯一解?心理師揭現代人思維轉變

張老師基金會心理師陳柏翰則觀察到,過去許多台灣人會因「年紀到了」、「應該結婚」等社會期待而步入婚姻。這類「鬧鐘式婚姻」,或因逃離原生家庭、追求安穩經濟等因素結婚,但進入現實生活後,才發現婚姻並非萬靈丹。

「現代離婚不一定代表失敗,反而是一種自我覺察與止損的勇氣。」

他指出,越來越多人願意坦然面對問題,當婚姻無法解決內在焦慮或生活困境時,選擇結束關係、重新出發,也是一種健康的選擇。


👩‍🏫專家觀點:婚姻觀念正轉型,幸福不再綁定婚姻

世新大學性別所教授羅燦煐分析,現代社會價值觀轉變明顯,個人幸福與自主權被擺在首位。婚姻不再被視為「從一而終」的終身契約,而是一段雙方選擇同行的關係

她表示,當兩人無法在價值觀、生活步調或情感需求上取得平衡,選擇分開有時反而是更成熟的決定。

「愛不代表綁定,離婚也不等於失敗。關係的結束,有時是成長的開始。」


🧾台離婚率上升 延伸數據一覽

統計項目 2021 2024 變化
年離婚對數 47,887 對 53,469 對 +11.7%
粗離婚率 2.03‰ 2.28‰ 創 2020 以來新高
離婚中位婚齡 8.3 年 半數婚姻撐不過 8.3 年
婚齡未滿 5 年離婚比例 33.6% 最高比例族群
離婚年齡最多族群 40–44 歲 9,287 人 占比最高

💡社會觀察:幸福定義的重塑

離婚率上升的背後,反映的不僅是感情變化,更是台灣社會對「幸福」與「關係」定義的轉變。
從以家庭為核心的傳統社會,逐步走向重視心理健康、自我實現與關係品質的新時代。

專家呼籲,大眾不應以偏見看待離婚,而應更重視婚姻教育與心理輔導,協助民眾在進入婚姻前,做好充分的心理與溝通準備。


🧾 延伸閱讀推薦:


更多焦點新聞與即時分析,加入《民眾新聞網》官方 LINE
🔍 https://line.me/R/ti/p/@089ez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