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記憶力與神經退化,花蓮慈院「通腦方」帶來新希望

隨著現代人面臨的壓力與老化問題日益加劇,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已成為許多人的困擾。尤其是中老年人、學生和長時間用腦的工作者,常在生活中感到思緒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情緒波動。針對這些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團隊研發出了一款以中醫智慧結合現代研究的處方——「通腦方」。

從診間到實驗室:「通腦方」的誕生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副院長何宗融透露,許多病人常在門診中提到記憶力減退或腦部疲勞的困擾。基於這些需求,何副院長帶領團隊,以天麻為核心,搭配丹參、艾葉、黃芪、當歸等傳統中藥材,並加入創新的抹草和菌草全株體成分,開發出「通腦方」,希望幫助這些病人重拾清晰思維與專注力。

這並非僅僅停留在中醫的領域,花蓮慈濟醫院的林欣榮院長和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也參與了此項研究。根據實驗室的動物試驗發現,天麻提取物不僅能改善記憶力,還對神經具有保護作用,甚至能降低神經毒蛋白的堆積,對神經退化性疾病展現潛在療效。

針對巴金森氏症的突破性發現

通腦方的研究不僅止步於改善記憶力,還進一步在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領域展開新可能。研究發現,通腦方能逆轉帕金森氏症相關的神經細胞損傷,當與幹細胞外泌體同時使用時,能加強幹細胞的修復能力,幫助受損神經細胞更有效地「求援」。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何宗融副院長表示,「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將中醫與現代分子醫學結合,為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更多實用效果與未來展望

目前,「通腦方」已在花蓮慈院中醫門診廣泛應用,經評估後,適用於輕微頭痛、失眠和情緒波動的患者,甚至對日常壓力引起的腦疲勞也有緩解效果。不過,何宗融副院長也提醒,想要達到最佳效果,還需配合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與腦力訓練活動,才能全面增強身心健康。

此外,12月7日下午1點30分,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廖柏翔博士將進一步分享「通腦方」在動物實驗中的最新成果,包括其在預防和治療巴金森氏症中的應用,以及提升幹細胞治療能力的突破。

「這不僅是一項中醫的創舉,更是中西醫結合的典範,」廖博士強調。「我們希望,未來能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